依內政部對於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設立宗旨要求,主要為解決社會問題並且增進民眾福祇,故筆者在4/18於內政部網站查詢到目前所公佈立案的財團法人基金會共有650家,其慈善基金會所設定的宗旨不外乎就是對社會盡一份心力,除了一些國際的人道救援組織之外,我也在這些設立的基金會查閱到,屬於國內的慈善機構,救助的對象居然不是先以我國的弱勢放群為主!這讓我感到百思不解,而在昨日中央社所發出的新聞「捐款流失 小社福快不行了」,這些社福單位提到金融海嘯、八八風災等等的情況,所引起的「吸捐款效應」,讓小型的社福團體面對捐款困難的窘境,有如需要渡過「難煞的冬天」,所以捐款流失是因為天災還是人禍?
記得我在寫研究所的畢業論文時,對管理大師杜拉克談到NPO管理的論述,在書中提到美國的小孩自小開始幾乎都有當過童子軍的經驗,而這些小童子軍會到一些公共場所賣餅乾或者是一些義賣的活動,因為在美國的募款文化當中,「募款」已經是生活上的一部份,而且是從小時候就開始教育,因為他們深知募款是為了要幫助自己的學校、社區、或是自己所認同的公益團體,克盡自己是一個公民的責任。反觀台灣之下,台灣的人民愛心不落人後,我們也不過是2300萬的人口,但所造就的捐款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而且還有一個奇觀就是台灣慈善和公益團體的密度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所以自然就會產生僧多粥少的資源分配問題,但在這麼多的慈善團體,在中央社發出的小社福快不行的這段新聞,我上網看了一下內容所提到的社福團體,讓我更感到驚訝的是,在我們國內需要被幫助的弱勢族群,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全面的去庇護了,怎麼還有心力再去照顧一些其他國家的部份!而且這些卻是一些較落後的國家。
幫助這些落後國家的弱勢族群,或許在短時間可以讓他們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也希望未來也能對國家盡一份力量,但是國家是否能進步,仍然不是用這些捐助就能讓一些共產社會的國家轉換成資本社會,那這些組織捐助這些對象的用意是什麼?要改善什麼樣的問題?具體的目標是什麼?這是我比較不支持台灣的公益團體去做這樣的事情,因為在財務的使用報告畢竟會造成一些較負面的觀感,而且組織的人員及資金都不足的情況之下,到底可以幫助多少的對象,都讓人必須去慎思。
而台灣M型社會的問題日益的嚴重,必須依靠眾多的公益團體去提出一個真正可行的方案,讓真正有能力工作的人不被經濟環境的改變,而成為M型社會的受害者,這些非自願性所造成貧窮的人,除了政府提供的就業方案,或許社福團體也可以藉此培育能造福社會的社工人員,而非一定是要有社工背景的人員,因為我相信「感同深受」所付出的力量,終究一定會大於找工作領薪水的人員。
而我在看到中央社記者所報導「賑災流失 小社福快不行了」的這篇文章,我第一個想法便是先了解這幾家公益團體的援助對象,以及最重要的財務報表及募款計劃,而在看到在某一家公益團體的網站中,我找不到相關的財務報表,所以在留言板留下這段訊息「請問網站除了公開徵信資料之外,在什麼地方可以提供年度財務報表的資訊?」而我得到的回應是:「謝謝您關心本會目前本網站尚未規劃提供年度財報期待能進一步向您完整說明目前情況…………」,這樣的回答也讓我感到錯愕,除了公佈到底收到了多少錢之外,支出多少費用,了解捐款的執行成效,讓我們肯定組織的這些做法,難道這不就是長期可以獲得捐款來源的一個最基本要揭示的資訊嗎?
因為理念相同,我想捐款人在資金的捐款上相對也是一定會持續的資助,但在募款不易的時候,我想試問這些公益團體,捐款收入減少,該不該先自我思考本身的成績,甚至企業俗稱的營運計劃,別人可以用1塊錢做的事情,為什麼要用到10元才能完成?這都是在企業的經營當中都會被檢視的投入產出比,或許行銷必須要有經費,而且也不是公益團體的專長,但是我想口碑,會協助你們獲得更多的資源,但是在看不到相關的成效之下,叫這些「捐款人的血汗錢怎麼捐得下去!」
我在想在發表這些相關的文章之下,相關對於一些公益團體會有所影響,甚至可能波及一些真正有在做事的公益團體,對此我要先說聲抱歉,因為站在一個公正第三者的立場,我希望每個公益團體都能真正發揮幫助到社會的一股有力泉源,而讓不能對社會有貢獻的公益團體淘汰,而且因為透明與信任,而有大多數人的參加,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溫暖的公益社會。
贊助商廣告
- Apr 18 Mon 2011 17:09
因為天災導致公益團體捐款流失??是天災還是人禍??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