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福鳥商業週刊記者王尚智回想到每回重大災難,聽翁倩玉唱「祈禱」,總是感動不已。面對重大的災難,台灣明星們經常發起義賣、義唱的捐款與募款活動,感覺上總是讓人看見許多人間溫暖。但他還是希望民眾【 別慌!看到詳實計畫再捐】,

 

一如過去當有重大災難時,多數的民眾包括我在內,都想要盡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這些受難者,一開始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但往往感性大於理性,沒有把「捐款的對象」弄清楚,捐款是直接到災民手上或者透過中介機構進行;其次,在不了解捐款的具體計劃與行動之下,在88水災的捐款經驗中,我才懂得如何先評估捐款單位,因為我賢內助的娘家正是當時88水災最嚴重的林邊鄉!

以王記者舉例這次對日本福島災難的為例:
-------------------------------------------------------------------------------------------------------------------------------------

一、所有想捐錢的人可不可以不要衝動,先好好打聽一下,你的錢,要捐給台灣的什麼單位?這個單位到底有沒有能力「幫助日本」?

二、所有要「募款」的各家慈善救助單位,包括政府在內,你們可不可以在收錢之前,先清清楚楚的提出「具體計畫」,告訴我們,你們要怎麼用這些錢?做些什麼?怎麼做?不要永遠總是「錢先收來了,再想想怎麼做」!

--------------------------------------------------------------------------------------------------------------------------------------

日本央行已準備數兆日元對於這次的災害進行重建,而日本也是經濟發展較佳的國家,在財政上的負擔相對沒有那麼吃緊,那麼,我們急著募什麼款呢?

於是我們每一次都看著這樣的募款活動,所募得的善款用途與去向,我們都無從的去了解,雖然只能安撫在心中那股感同身受的情況,但是如果一而再的發生,那麼曾經會不會減少民眾參與的意願或降低捐贈的金額?如能有更充份的資料揭示,了解組織的運作情況和計劃,事後也能減少善款因為「標準不清、對象浮濫」,其至愛心被一些不明的以名目消耗掉。

王記者也提到:「捐錢給主要幾個大型慈善機構的善款,雖然應該會具體為災民做不少事!但若從國際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的專業標準來看,也並不及格!」同時他也指出國內許多大型慈善機構每年的「財務報表」及「特定專款項目」,歷年來都未比照歐美公益機構透明化或主動公開!因此,每回有多少專項的善款,或其中的「餘款」,被挪用到機構本身的行政交通、設備車輛的比例,外界也毫無所悉。

由此得知,我們正缺乏一個有如供應鏈分工的架構,讓公益可以被「專業分工」的執行,就以這次日本的募款為例,藝人藉由表演鼓舞受難者的士氣,也號召更多的民眾加入捐款的行列,而藝人便成為一個扮演「開源」的角色;而如同投信公司基金管理人,以最小成本達到最大績效,發揮「節流」的功能,讓善款得到最大的效益;公益團體依專業領域,提出具體的計劃,例如:「災區孤兒照護」、「核輻射災民生活照護」,又或者「罹難家庭倖存老人安養照顧」等等,專心從將「執行公益」的任務發揮,不必再從事非本身專長的募款活動,就能獲得經費的挹注。在這三方的環節當中,都受到善款執行的績效檢視,而產生一個「監督與評核」的機制,有著具體善款交付的目標與對象,對於捐助者的能力與受益者的需求之間,也能取得平衡,才真正不會讓慈善好心腸成為動人卻又無知的「枉做一場」!

台灣是那麼充滿慈善人心的島嶼,自身的災難與國際的災難,愛心一向從不缺席。 但願在台灣的我們能及早,更成熟且更清晰的擁有與「慈善愛心」等樣水平等級的「救難智慧」!

(本文部份文字截自商業週刊記者王尚智撰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行銷公益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